如果说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的建设是石家庄近代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那么,“一五”期间的几家棉纺企业以及华药的落户,就是石家庄腾飞的第二次大转折。石家庄也正是由此从重要的交通枢纽、战略重镇和小范围的地区商业中心,一跃而成为新兴工业城市。
华药
■老华药的航拍图
■位于省会槐安东路与华药大街交口的华药新址
1952年,国家重点工程棉纺联合企业在石家庄开始选址;1953年,抗生素厂和淀粉厂也确定落户石家庄。当时的几大项目最终全部选在了桥东,即:四个纺织厂和印染厂沿和平路北自西向东一字排列,华药在最东侧,跨和平路南北,专为其两个项目配套的动力厂则在更北面,由此形成规模较大的新兴工业区。
华药为石家庄带来了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很长一段时间里,制药业都是石家庄市的主导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华药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的性质,也使石家庄在全国制药行业中占有绝对的龙头地位。
整个“一五”期间,国家共计在石家庄投资4.2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3亿元,除了兴建大型纺织联合企业(国棉一、二、三、四厂和印染厂)以及华北制药厂抗生素厂、淀粉厂和石家庄热电厂外,又陆续兴建了农药厂、农机具机械厂、汽车修理厂等7个中小型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医药、纺织、机械、化工四大工业门类。这为石家庄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7年,华北制药加快重点搬迁改造项目建设,年底前完成列入计划的主城区企业搬迁升级工作。
车辆厂
■解放后,“铁路大厂”工人们清理废墟,修路基铺铁轨
■2016年3月,省会地铁3号线列车下线,石家庄地铁车辆实现了本地造
很多专家都会这样总结石家庄的工业发展历史:火车拉来了“铁路大厂”,“铁路大厂”又拉来了石家庄的工业文明。
1905年,为了适应兴建正太铁路的需要,法国人建起了一座专门维修正太铁路窄轨机车、客车、货车的工厂——正太铁路石家庄总机厂(“铁路大厂”)。“铁路大厂”就是现在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石家庄车辆厂)的前身。它是石家庄最早的、当时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工厂。
1947年石家庄解放后,千疮百孔的“铁路大厂”迅速自力更生恢复生产,成为全国铁路最大的棚车检修基地。
2000年9月29日,中车公司与当时的铁道部脱钩,成立中国南、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石家庄车辆厂正式隶属中国南车集团。后来,南车、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又更名为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城市发展的车轮总是如此飞快。曾经伴随铁路而生的“铁路大厂”,如今的发展已被地域束缚。2011年6月,石家庄车辆厂启动搬迁,开始在栾城县(现栾城区)的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产业园。2014年,“铁路大厂”整体完成搬迁。
水泵厂
■石家庄水泵厂旧址
■如今,水泵厂旧址已经建起了住宅小区
石家庄是一个生产泵的基地城市,特别是在渣浆泵领域。
解放后不久,石家庄率先引进了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建设了国内最早的渣浆泵厂。石家庄水泵厂也因此逐渐在国内远近闻名。
经过多年的发展,原来位于和平东路和平安大街交叉口的石家庄水泵厂(后按国有控股改制更名为石家庄泵业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根据市政府对能源企业郊区化安置的要求,更名为河北石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石家庄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机遇,提出了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部分传统产业坚定地走上了涅槃重生之路。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彭丽晗
■摄/河北青年报记者王勇博 崔华瑞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