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于中药,尽管国家已经发布相关文件鼓励中兽药的研发和应用,但网上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尤其是经历了今珠多糖的事件之后,很多人都对中药抱有迟疑的态度,那么通过中药来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力(俗称:抵抗力)对非瘟防控到底有没有意义?
非瘟病毒感染剂量小,潜伏期长
非瘟和其他疾病一样,促使猪只感染、发病都需要一定的感染剂量,但与其他疾病不同的是,它引起感染的剂量比较小,而且潜伏期比较长,引起造成的损伤比较大。
猪场通过外部的生物安全措施:比如:控制人员与车辆流动、出入、灭四害、强化对物品、水源和饲料的消毒,这些措施可明显降低猪场内非瘟病毒载量,因此对非瘟防控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猪场普遍缺乏验证外部生物安全控制效果的手段和方法,与此同时非瘟的传染源较多,很难确定和保证猪场内就没有非瘟病毒存在,因此,猪场有必要在外部生物基础上,强化对非特异性免疫力的调节,提高猪群非瘟感染阈值(门槛)就很有意义!
中药效果需要评判指标
猪场对使用中药并不陌生,但对其使用效果评价多局限在外观(诸如:皮毛改善、眼屎与泪斑减少)等方面,这种效果评判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非瘟,依靠这种方法来进行评价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需要有定量的指标来进行评价。
中药对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改善,主要与猪群自身的免疫三道防线改善关系密切,它们与非瘟防控存在直接关联。